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感染性疾病之一,患者常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需要进行临床治疗。由于大量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使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文通过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总结以及临床实践的佐证,明确了抗生素与植物药联合治疗尿路感染的可行性。
市场企划部
尿路感染发病机制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由于致病菌在泌尿系统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其致病菌主要是肠道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变形杆菌属等。
诱发尿路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梗阻因素,如先天性泌尿生殖系异常、结石、肿瘤、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引起尿液滞留,降低尿路及生殖道上皮防御细菌的能力;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弱;医源性因素,如留置导尿管、造屡管、尿道扩张、前列腺穿刺活检、膀肤镜检查等操作,由于粘膜擦伤或忽视无菌观念,易引人致病菌而诱发或扩散感染;女性尿道特点,女性尿道较短,容易招致上行感染。
现阶段治疗手段
一般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多饮水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观察 :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无症状菌尿患者不需要常规抗菌药物治疗,需要密切观察病情。
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常用的药物有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磺胺类,如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等;以及头孢类广谱抗生素等。
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耐药菌株增加:药品市场未规范,患者在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后自行使用抗菌药物;并且伴有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在治疗其他疾病期间已经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而使得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根据文献报道,大部分致病菌对治疗尿路感染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很高,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成为难题。
治疗周期长:由于耐药菌的出现,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患者虽长期服用抗菌药物,但自觉症状一直未消失。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尿道刺激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限抗令”的出台:2012年8月1日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曾一度雄踞医院用药排名榜首位的抗生素类大品种在全国范围内被大面积限用。而据其配套文件《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的详细量化限定要求,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由于种类的限制,抗菌药物该如何使用也成为临床上关注的问题。
改善——与中药联合
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感染是当前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出现了相应的耐药菌,可喜的是尚未出现中药耐药菌的报道。由于中药的特殊性,细菌较少对其产生耐药。中药抗菌的作用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而发挥抑菌作用 ;另一方面是直接抑杀细菌,主要通过干扰细胞壁合成、损伤胞浆膜、影响蛋白质合成、影响核酸合成、干扰遗传密码复制来发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
根据近来年相关文献的报道,中药不但自身具有抗菌作用,当和西药抗生素联用时,能增强西药的抗菌作用,还能够恢复已经耐药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植物药逆转细菌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消除抗药性质粒、抑制细菌主动外排泵、抑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耐药基因的表达等。
基于西药抗生素起效快、抗菌作用强,但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多的特点。以及中药不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少,但抗菌作用相对弱的特点。将两者联用后,既可以产生协同抗菌的作用,增强药物的抗菌性;又能逆转细菌耐药性,提高西药抗生素的敏感性。由此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中药与西药抗生素联用治疗尿路感染,临床上也有很多相应的实例,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房辉等人将热淋清颗粒与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泌尿系感染,总有效率达90%,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较单左氧氟沙星明显缩短,结果表明联合使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能提高致病菌清除率,不仅对症状改善,而且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势明显;陈悦军等人采用中药石苇散与口服的复方磺胺异口恶唑甲基联合用药的方法,其中中药依据患者的不同病症加味辨证施治,将其用于治疗尿路感染,最后的结果显示,这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具有较好的疗效; 罗宏等人采用清热解毒药方(川牛膝,茯苓,凤眼草,紫荆皮,地肤子,金钱草)和口服左氧氟沙星配合治疗老年女性尿路感染, 其总有效率达到94%;而丁俊逸等人采用三金片联合左旋氧氟沙星用药,其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这样显著提高了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综上,在尿路感染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的当下,利用中药的抗菌特点,与西药抗生素形成优势互补,增效的同时降低耐药性,在临床上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医体系的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治疗将展现越来越多的优势。